在阅读文章前,辛苦您点下“关注”,方便讨论和分享。作者定会不负众望,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。
前 言
在中东这片多事之地,伊朗永远是最特别的存在,它既不是完全的宗教国家,也不是彻底的民主国家,而是把神权和共和硬生生拼成了一套“缝合怪”政体;它明明是石油天然气大国,却常年陷在制裁和通胀的泥潭里;它一边被外部孤立,一边又靠着地下经济和奇特的制度顽强生存。
有人说伊朗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,外界的铁拳再狠,它总能想办法爬起来,但这种“苟下去”的模式,到底是韧性,还是无奈?
神奇的伊朗
提到伊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战争、制裁、乱糟糟,但如果仔细翻翻它的经济,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神秘又诡异的“缝合怪”,表面上是石油大国,实际上却活成了“打不死的小强”,一边被制裁狂揍,一边靠奇葩体制硬撑。
伊朗的政体像个套娃游戏,总统、议会这些民选角色看起来很正常,但总开关永远握在“最高领袖”手里,专家会议、监护委员会、评估委员会绕一大圈,最后还是回到最高领袖一句话:想进游戏?先过我这关。
于是伊朗就成了“有选举的神权国家”,名义上是共和,实际上是“宗教权威说了算”,这种结构保证了政权稳定,但副作用是政策逻辑经常更像意识形态对抗,而不是经济理性计算,伊朗的“石油剧本”简直可以写爽文开头,20世纪初英国人零成本捡到石油大权,几十年躺赚。
1951年摩萨台一声吼油田国有化!结果三年不到,美国英国直接“阿贾克斯行动”,把他赶回家,国王复位,剧情翻转得比美剧还快。
1979年革命之后,伊朗成功赶走国王,却立刻掉进了八年两伊战争的泥潭,几十万人丧生边界没变,但油价暴涨让GDP一度上扬,这就是所谓的“战争黑色幽默”:打仗赔了命,钱包却一时鼓了。
两只手
自从1979年人质危机后,美国和伊朗就彻底掰了,此后四十多年制裁像常驻DEBUFF挂在伊朗头顶,从能源贸易到金融体系,从武器禁运到全面经济封锁轮番叠加。
2015年好不容易谈成核协议松了口气;2018年美国又一声“退群”,重启更狠的制裁,到了2025年伊朗和以色列还打了一场“十二日战争”,核设施被炸,美国关系跌到冰点,制裁这张牌美国从没收手。
伊朗经济最奇特的地方在于除了政府,还有两只庞大的“手”在搅动,第一只手是宗教基金会,它们名义上是慈善组织,实际上更像“不交税的准国企”。
拿着政府预算,涉足制造业、房地产、农业甚至机场建设,真正扶贫的钱不多,腐败、寻租倒是不少,关键是它们直接向最高领袖负责,政府管不着。
第二只手是伊斯兰革命卫队,这不仅是一支军队,更是半个经济帝国,它搞建筑、能源、电信,还把持走私、黑市、边境口岸。
传说中的“幽灵舰队”就是他们运作油轮关定位、船对船转运、改名换漆,像现实版《碟中谍》,据估算他们控制着30%~50%的经济活动,于是伊朗成了一个奇葩场景,政府财政一边紧巴巴,两只“手”却在黑箱里玩转半个国家。
制裁加地下经济,结果就是长期高通胀,30%以上的物价涨幅几乎成了常态,银行利率管死,老百姓的钱存在银行就是缩水,自由市场上的美元对里亚尔早就冲到百万比一,官方数据还停留在“假平稳”。
面对这种局面,政府的“稳民心”大招只有一个补贴,尤其是能源补贴,2022年能源补贴高达GDP的四分之一以上世界第一,油价在伊朗常年是周边国家的几分之一,导致走私盛行。
2019年政府一刀砍掉部分补贴,油价立刻跳涨50%,全国抗议爆发,政府断网一周才压下去,补贴成了“想砍砍不了,想留又吃不消”的死循环。
在一片混乱中伊朗也有自己的亮眼产业。汽车是中东绝对霸主,年产百万辆以上,全球排进前十五,虽然大多自产自销,但这至少说明工业链还算完整。
除此之外伊朗还是藏红花、开心果、地毯、鱼子酱的主要出口国,撑起了另一面“精致生活”的画卷。
结语
今天的伊朗像一只在毒雾区里顽强蹦跶的小强,被制裁、被孤立,却没塌;靠补贴、靠地下经济,也勉强维持,外部是制裁与冲突,内部是通胀与腐败。
它会慢慢爬出泥潭,还是逐渐陷入深渊,没人能下定论,但至少有一点确定无论外部风浪多大,伊朗总能“苟下去”,只是这样的苟活能撑多久,就是时间的考验了。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
炒股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