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秦亦姝 邓崎凡
当人工智能进入工厂车间,工人如何和机器人当好“同事”?7月3日,记者跟随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采访团来到位于安徽芜湖的埃夫特智能机器人工厂,寻找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“以这个免编程焊接系统为例,采用传统的人工编程方式,这个工件需要用25分钟才能焊接完毕,而采用免编程焊接方式,拍照、扫描、焊接在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,它整体的效率能提高70%以上。”埃夫特焊接产品线产品经理钱鹏告诉记者,当工业机器人进入工厂,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生产效率的提升。
效率提升的同时,对工人熟练操作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要求也在提升。在机器人正式应用到工作场景后,工人不仅需要懂传统的工艺,更要懂得如何操作系统,成长为“复合型人才”。埃夫特焊接产品线产品经理尚旭冉表示,“埃弗特也会为工人提供指导,帮助工人更好地适应。同时,埃弗特的技术服务工程师上岗前也会全面通过焊接工艺技能培训。”
智能机器人走进工厂车间,工人会因此下岗吗?“老师傅在工作过程中常年积累的经验和应变能力,是很难被写进智能机器人的程序之中的。”尚旭冉说,以埃夫特机器人的主流业务焊接为例,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能提高焊接的稳定性和效率,但焊接工种的工艺性较强,如果在焊接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状况,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焊接老师傅亲自排查和处理。
埃夫特成立于2007年,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。埃夫特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子、光伏、锂电、船舶等行业,专注于为工厂提供“智能方案”。
据了解,通过“自主研发”加“海外并购”双轮驱动战略,埃夫特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核心技术研发体系,在机器人控制器、精密减速机等关键核心部件以及主控芯片、高精度编码器等关键核心器件等方面实现100%自主化和国产化。
炒股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